跳到主要內容
第1795期
2024-10-04

【記者周元曦新竹報導】「過去參與地方創生的經驗,以及對文化交流的熱忱,促使我們成立這個團隊。」「青合力」團員,國立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莊于萱說道。團隊四人將興趣融合,成立「青合力」,希望促進清大學生間的跨文化交流。創團以來的首次活動「異邦行腳初探」在9月29日舉辦,帶領外籍學生實際走訪、認識在地客家文化。

「異邦行腳初探」帶領參加成員前往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參觀,以英語介紹園區內忠孝堂的歷史,客家祭祀習慣,和知名客家作曲家鄧雨賢。圖/周元曦攝

「異邦行腳初探」帶領參加成員前往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參觀,以英語介紹園區內忠孝堂的歷史,客家祭祀習慣,和知名客家作曲家鄧雨賢。圖/周元曦攝

莊于萱分享舉辦此活動的契機,是過去在與外國友人交談時,發覺很難將臺灣文化清楚表達,而清大位於客家文化豐富的新竹,因而萌生用英語導覽方式,向外籍學生介紹客家文化的想法。活動於湖口好客文創園區與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舉行,從客家族群移民歷史、飲食習慣與食物保存,串起一連串的客家故事線。下午更加入搗麻糬、學客家語與分享家鄉文化等動態活動,讓學習不僅止於耳朵和眼睛。「我最期待的環節就是搗麻糬!」來自泰國,現就讀清大國際專業管理碩士班(IMBA)的藍炳雄笑著說道。

活動中間穿插手作活動如手搗麻糬,讓參加學生實際品嚐客家美食。圖/周元曦攝

活動中間穿插手作活動如手搗麻糬,讓參加學生實際品嚐客家美食。圖/周元曦攝

「我是客家人,我爸爸一直告訴我神農是我們的祖先,但我不了解客家文化。」藍炳雄在學員交流時說出自己的故事。目前居住在泰國的客家人不多,藍炳雄想要更深入的了解自身背景卻苦於沒有管道,直到這次發現了「青合力」,以自己聽得懂的語言,了解客家歷史。清大國際學士班的日籍學生菊田杏美則是從未聽說過客家文化,但卻意外能在走訪過程中找到和日本文化的共通點,「園區展出客家作曲家鄧雨賢所撰寫的日語歌謠,歌詞讓我覺得很熟悉。」

清大經濟學系金韋岑也認同此次活動帶來的幫助,分享自己過去也舉辦過台北城中地區的歷史導覽,但「青合力」在內容規劃上更能夠以「讓外國人了解台灣文化」的角度出發,不僅教學方式淺顯易懂,還搭配遊戲互動與手作環節,增加不同國籍學生之間交流的機會,是之前自己舉辦導覽活動時從未有過的想法。

活動讓來自日本、泰國、香港、越南以及台灣的清大學生能夠齊聚一堂,實現「青合力」跨文化交流初衷。圖/周元曦攝

活動讓來自日本、泰國、香港、越南以及台灣的清大學生能夠齊聚一堂,實現「青合力」跨文化交流初衷。圖/周元曦攝

「異邦行腳初探」活動引導來自各國的學生相互認識,提供參與者文化交流的平台。莊于萱認為英語導覽能有效的協助外籍學生了解新竹,未來也希望繼續以同樣的方式,協助更多外籍學生認識客家文化與台灣這片土地。

置頂